小方和他的伙伴们,三个充满干劲的大学生,发现了校园餐饮的一个小痛点:食堂吃腻了,校外又太贵。他们一拍即合,决定自己动手,做点实惠好吃的盒饭卖给同学。
起初,一切都充满了创业的热情。他们在朋友圈发菜单,在微信群搞"接龙"下单,自己骑着车把热乎乎的饭送到宿舍楼下。凭着地道家常菜和亲民的价格,很快就吸引了五百多位同学成了他们的第一批"粉丝"。
然而,热火朝天的背后,藏着一个让人头疼的"暗雷"——订单统计。每天,几百份订单在微信群里刷屏,小方和伙伴们得瞪大了眼睛,一条一条地手动记录,再吭哧吭哧地敲进Excel表格里汇总。这活儿听起来简单,做起来简直是"灾难现场"。
更麻烦的是算账和采购。晚上收工后,几个人还得对着密密麻麻的表格,一份份加加减减,计算今天到底卖了多少份A套餐、多少份B套餐,明天该买多少斤肉、多少斤菜。算错账、买错量是家常便饭。"记得最惨一次,算错了采购量,结果第二天食材不够,只能自己掏腰包退钱给订了餐的同学,那感觉,真是又心疼又无奈。"人工算账、算采购量,成了压在团队身上最沉重也最容易出错的担子,占用了他们大量本该用来琢磨菜品、服务同学的时间精力。
这个"人工统计"的瓶颈,像一道无形的墙,牢牢地困住了他们发展的脚步。直到有一天,他们开始尝试用一款叫做"群下单"的微信小程序来管理订单。
小程序带来的改变,最直接、最让人松一口气的,就是彻底解放了他们的"算力"。同学们在小程序里直接下单,系统后台就像有个不知疲倦的"小会计",自动把所有的订单信息,清清楚楚、分门别类地汇总好。每天营业结束,小方他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,对着手机屏幕一条条翻记录、手忙脚乱敲键盘了。轻轻点开后台,今天卖了多少份红烧肉、多少份清炒时蔬,总共需要多少份米饭,所有数据一目了然、准确无误。
这份由自动化工具带来的安心和效率,成了他们这个小团队稳步前行的关键一步。从手工接单的混乱,到小程序自动汇总的清晰,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操作方式,更是让小方团队摆脱了低效的泥潭,有了更从容的底气和更多发展的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