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于 2025年8月20日 | 阅读时间约6分钟
食堂的饭菜总吃腻了,校外的外卖又贵得肉疼。去年春天,小方和两个同学在宿舍楼里捣鼓起盒饭生意。
他们租了个小厨房,每天在群里发菜单,同学用"接龙"下单。可订单一多就乱套:谁订了番茄炒蛋?谁不要辣椒?常有人漏送餐,小方只能自掏腰包补上。
"那会儿最怕看手机",小方回忆,"几百条消息里扒订单,熬到半夜还弄错"。团队算过账,光人工核对的时间就占去四成精力,更别提垫钱补单的憋屈。
创业转折点:数字化工具的引入
转机出现在他们试了个叫"群下单"的小程序。最让小方惊喜的,是里面有个"自提点模板"功能。当他们想开拓新校区时,直接复制老校区的自提点设置——就像把成熟的店铺模型"搬"到新地方。
分校区地图、取餐点照片、餐品分类,这些原本要折腾一周的准备工作,现在点点屏幕就生成。
发展时间线
初创阶段
2024年春季
小方团队开始宿舍楼里的盒饭生意,依靠微信群接单,面临订单混乱、漏单等问题。
引入小程序
2024年夏季
开始使用"群下单"小程序,解决订单管理混乱问题,特别是自提点模板功能极大提升了效率。
首次扩张
2024年秋季
用一周时间成功扩张到第二校区,使用小程序复制业务模式,新校区采用统一的自提点布置。
快速扩张
2025年初
进驻第三所高校仅用两天时间:第一天拍摄并上传取餐点照片,第二天就开放了预订通道。
经验与成果
"以前开新点像从头创业",小方翻着手机相册里的帐篷照片,"现在像给老朋友换个新地址"。
自提点的架子是二手市场淘的,帐篷是用了半年的旧款,连餐盒贴纸都是上次印刷的余量。这套被验证过的模式,让他们避开装修、培训的大笔投入,把力气都花在琢磨新校区的菜品口味上。
关键成功因素
- 流程标准化 - 自提点模板功能节省90%的筹备时间
- 资产复用 - 帐篷、餐盒等物资在新校区重复利用
- 用户习惯延续 - 熟悉的订餐界面降低新用户教育成本
- 持续优化 - 在取餐点观察用户体验并进行迭代
如今走过三个校区,小方团队依然坚持着最初的笨功夫:蹲在取餐点观察学生怎么找路,记录哪类餐盒最容易拿错。只是现在,这些细微的调整都会被沉淀进系统,变成下一次48小时扩张的底气。